秋思新泪
[明代]:释函可
新泪拭不乾,古泪已及趾。二仪清浊分,伤心从此起。
裸虫日汹汹,圣人凿其知。饮食藏兵戈,结绳开祸始。
黄帝学道流,剪灭神农裔。蚩尤纵无良,榆罔恶未极。
大哉夏禹功,泽流应万祀。当桀放南巢,扈从何名字。
直待采薇人,兄弟标忠义。忠义既以明,天下争一死。
荀息殉遗孤,明知是无益。蒯聩命躯车,其仆乃结辔。
画邑布衣流,悬树续齐祀。豫让行何苦,漆身乞于市。
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后世。汉祚当衰微,英雄纷举事。
臧洪据地时,陈容忽扬袂。当日同座人,胡为空太息。
卓哉巴郡守,断头心罔贰。晋惠昔蒙尘,百官皆散溃。
独有嵇侍中,衣血足捍卫。周顗急呼天,卞壶长卧地。
此外亦寥寥,閒居谈名理。唐有藩镇难,诸公何慷慨。
张兴解其尸,张巡抉其齿。杲卿更愤激,钩舌詈不已。
阿弟死希烈,自草表与志。屈强德宗朝,刘乃段秀实。
夺笏直唾面,投床遂不食。乃有孙节度,受锯无绌志。
宋代光前古,编简难尽纪。载观靖康初,十人辟和议。
第一欧阳珣,恸哭深州外。徽言閤室焚,仗剑语将士。
令峸坚执膝,终不拜犬彘。若水挝破唇,彦先刃左臂。
痛惜岳家军,十年一朝弃。淮宁向子韶,建康杨邦乂。
不作他邦臣,宁作赵氏鬼。北兵括地来,屈指数李芾。
取酒饮家人,遍刃无遗类。幕属及潭民,举族多自缢。
林满井无虚,激厉乃如此。亦有赵卯发,亦有江万里。
亦有宣抚陈,亦有少保李。节义或一双,积尸或如垒。
或赴沼自明,或指腹自誓。广王终崖门,陆张随入海。
于赫文文山,义尽仁乃至。平日读诗书,庶几可无愧。
乾坤扫荡来,圣神广栽植。烈烈复轰轰,又非宋代比。
书以白银管,藏以黄金匮。地上反奄奄,地下多生气。
我欲从头哭,泪尽东海水。白日且吞声,歌咏聊尔尔。
新淚拭不乾,古淚已及趾。二儀清濁分,傷心從此起。
裸蟲日洶洶,聖人鑿其知。飲食藏兵戈,結繩開禍始。
黃帝學道流,剪滅神農裔。蚩尤縱無良,榆罔惡未極。
大哉夏禹功,澤流應萬祀。當桀放南巢,扈從何名字。
直待采薇人,兄弟标忠義。忠義既以明,天下争一死。
荀息殉遺孤,明知是無益。蒯聩命軀車,其仆乃結辔。
畫邑布衣流,懸樹續齊祀。豫讓行何苦,漆身乞于市。
所以為此者,将以愧後世。漢祚當衰微,英雄紛舉事。
臧洪據地時,陳容忽揚袂。當日同座人,胡為空太息。
卓哉巴郡守,斷頭心罔貳。晉惠昔蒙塵,百官皆散潰。
獨有嵇侍中,衣血足捍衛。周顗急呼天,卞壺長卧地。
此外亦寥寥,閒居談名理。唐有藩鎮難,諸公何慷慨。
張興解其屍,張巡抉其齒。杲卿更憤激,鈎舌詈不已。
阿弟死希烈,自草表與志。屈強德宗朝,劉乃段秀實。
奪笏直唾面,投床遂不食。乃有孫節度,受鋸無绌志。
宋代光前古,編簡難盡紀。載觀靖康初,十人辟和議。
第一歐陽珣,恸哭深州外。徽言閤室焚,仗劍語将士。
令峸堅執膝,終不拜犬彘。若水撾破唇,彥先刃左臂。
痛惜嶽家軍,十年一朝棄。淮甯向子韶,建康楊邦乂。
不作他邦臣,甯作趙氏鬼。北兵括地來,屈指數李芾。
取酒飲家人,遍刃無遺類。幕屬及潭民,舉族多自缢。
林滿井無虛,激厲乃如此。亦有趙卯發,亦有江萬裡。
亦有宣撫陳,亦有少保李。節義或一雙,積屍或如壘。
或赴沼自明,或指腹自誓。廣王終崖門,陸張随入海。
于赫文文山,義盡仁乃至。平日讀詩書,庶幾可無愧。
乾坤掃蕩來,聖神廣栽植。烈烈複轟轟,又非宋代比。
書以白銀管,藏以黃金匮。地上反奄奄,地下多生氣。
我欲從頭哭,淚盡東海水。白日且吞聲,歌詠聊爾爾。
唐代·释函可的简介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
► 释函可的诗(920篇) 〕
宋代:
朱熹
二月春风特地寒,江楼独自倚栏干。个中讵有行藏意,且把前峰细数看。
二月春風特地寒,江樓獨自倚欄幹。個中讵有行藏意,且把前峰細數看。
:
陈㷆
何年搆此山之东,百杯相对山花红。桐山居士老解饮,何当置我新楼中。
何年搆此山之東,百杯相對山花紅。桐山居士老解飲,何當置我新樓中。
宋代:
王安石
天下纷纷未一家,贩缯屠狗尚雄夸。
东陵岂是无能者,独傍青门手种瓜。
天下紛紛未一家,販缯屠狗尚雄誇。
東陵豈是無能者,獨傍青門手種瓜。
宋代:
潘牥
问渠得似山间日,犹自筠笼叫不停。
我亦多言私自省,再三守口要如瓶。
問渠得似山間日,猶自筠籠叫不停。
我亦多言私自省,再三守口要如瓶。
明代:
郑真
水郭人家处处幽,太平久已息边筹。箜篌曲奏虹桥月,刁斗声传雉堞秋。
展席恍惊珠露滴,据床遥指玉绳流。封书欲寄南飞雁,翠竹窗西人正愁。
水郭人家處處幽,太平久已息邊籌。箜篌曲奏虹橋月,刁鬥聲傳雉堞秋。
展席恍驚珠露滴,據床遙指玉繩流。封書欲寄南飛雁,翠竹窗西人正愁。
明代:
王世贞
函端舍利发,知尔不成空。老眼粗能辨,僧翻未易终。
真文玄奘熟,梵字苑咸工。大类群龙藏,收来一钵中。
函端舍利發,知爾不成空。老眼粗能辨,僧翻未易終。
真文玄奘熟,梵字苑鹹工。大類群龍藏,收來一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