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纳兰性德的诗 >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雨萧萧,落叶片片。秋夜里,数着长更,更长愁更长。这时候,斜靠在枕头上,仰望星空。月亮已经经过了上弦,慢慢趋于圆满。秋风秋雨,寒凉惊心。

罗衾不耐,孤枕难忍。号角催晓,漏滴花阴。泪花伴随着灯花,被烧成灰烬。没有一个地方不让人伤心。瑶琴知我意,也早已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注释

“萧萧”二句:萧萧,风雨声。秦观《满江红》:“风雨萧萧,长途上、春泥没足。”

长更:长夜,南唐李煜《三台令》:“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欹枕”二句:欹(qī)枕,斜靠着枕头。蟾蜍,代指月亮。早弦,即上弦。二句亦布景,展示秋夜的上弦月。

“夜寒”二句: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戎昱《桂州腊月》:”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仲胤妻《伊川令(寄外)》:”教奴独自守空房,泪珠与、灯花共落。“二句意谓寒夜被薄,泪花伴随着灯花,被烧成灰烬。

玉琴:琴之美称。

参考资料:

1、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51-52

2、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6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创作背景

  张秉戍将《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收于《纳兰词笺注》的爱情目录之中,谓之思念情人或者悼念亡妻都无不可,创造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1、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51-52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鉴赏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通篇用白描的写法,从多个方面去描写和渲染,写思妇的苦情。“风兼雨”“长更”是耳闻,“蟾蜍下早弦”是眼见,“夜寒”是身体感受,“无处不伤心”是心理感受。容若将离人苦夜长,相思难解,无处不伤心的苦况写得精细到位,末一句雅而伤,词中女子显然是淑女,风格姿态不同于《古诗十九首》里的“荡子妇”。“轻尘”两字更将闺阁寂寥的氛围摹写得深细。凄婉之情溢于词表。上片展现自然景象,秋天的风雨和秋天的月。下片是社会事相,泪花和灯花。

  上阙写景。首句中,词人描写了凄风苦雨下,落叶萧萧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悲凉的氛围。“长更”一句,从李煜《三台令》词中化出,写长夜漫漫,无法入睡,词人索性抬头望天,不知不觉,月亮已在上弦处了,表明词人孤卧时间之久,寂寞难耐。词的下阙写词人好不容易入睡,却因凉夜被薄惊醒,孤凄寒冷透彻心扉,不觉泪水伴着灯花淌落。满心伤怀,更奈何,眼望去,竟是伊人昔日所弹之琴,如今古琴都蒙上了灰尘,更休提伊人如今飘然远去了。

  词人所描之景,在古琴处停止,仿佛古琴余音,婉转低回,回味无穷。

纳兰性德简介

唐代·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 纳兰性德的诗(218篇)

猜你喜欢

句 其三

宋代吕大防

树向仙山老,枝经汉水燔。

寄山僧

唐代张乔

闲倚蒲团向日眠,不能归老岳云边。
旧时僧侣无人在,惟有长松见少年。

初春遣兴三首始於志退休而终於惓惓许国之忠

宋代陆游

白发凄凉故史官,十年身不到长安。

即今天末吊形影,何日上前倾肺肝。

送文惟高归郁林四首 其一

明代陶益

郁林姻戚得逢君,积岁乡心此夕勤。泪饮离杯藏烛跋,茑萝萦月白纷纷。

后无题五首 其三

元代王逢

回首昆崙五色天,疏风落日重佪儃。驾骖八骏非忘镐,台置千金旧慕燕。

地限上林云过雁,雪封西岭树啼鹃。远惭行在周庐士,横草无功日晏眠。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十五

明代王夫之

高纬暂时称狗脚,刘聪依额派官蛙。啄来鹦鹉无香粒,舞彻垂杨有白华。

女颔带髭疑燕国,细腰无牝乱蜂衙。苍天幻出非奇特,走尽银魂剩得砂。

大学 中学 小学 词典 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