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白的诗 >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唐代]:李白

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

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译文及注释

译文

涩滩的流水嘈嘈不休,两岸山上到处跑着猿猴。

陵阳溪水卷起的浪花如白雪,巨石侧立在水中不能穿过小舟。

船夫和渔人,一年里恐怕要撑折一万支船篙在这里头。

注释

泾县:在今安徽省泾县。

陵阳溪:即今安徽省泾县西舒溪。

涩滩:在今浸县西九十五里。《明·一统志》载:“涩滩在泾县西九十五里。怪石峻立,如虎伏龙盘。”

足:多。

猿猱(náo):即猿猴。猱,猿类,善攀折。

足:通“石”,意指巨石。

不容舠:《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舠。”谓两岸狭窄,容不下小船。舠:小船。

参考资料:

1、刘忆萱 王玉璋 .李白诗选讲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年06月第1版 :323-324 .

2、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5 .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创作背景

  此诗为天宝十四载(755),李白在宣城一带所写。此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参考资料:

1、刘忆萱 王玉璋.李白诗选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06月第1版:323-324

2、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15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鉴赏

  青弋江发源于黄山山脉东南部,上游水流湍急。这是写上游江水蜿蜒曲折,两岸千嶂绝壁,翠竹凌空,奇秀多姿。而下游自泾县至芜湖汇入长江,沿途水流平缓、清澈如镜、良田平畴、阡陌如秀、人如画中游。可见在唐代青弋江上游就有舟楫往来。

  诗人抓住陵阳溪至涩滩一段江水湍急、怪石峻立的特点,勾勒出了一幅舟行险滩的图象:江水咆哮,冲击着滩中的巨石,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嘈嘈之声;翻涌的波涛,撞击在岩石上,激起了象雪一样的浪花;两岸山林里还不时传来一声递一声的猿猱的哀鸣;江滩里侧石凌出,就连如叶的小舟也难以通行。然而,就在这凶险万分的涩滩,渔夫和舟子,为衣食所迫,不得不终年与惊涛骇浪搏斗。看!就在那远远的江面上,又来了一只渔舟,舟人正撑着长长的竹篙在艰难地前进……诗中最后两句,“渔人与舟子,撑折万张篙”,便是全诗主旨的所在,集中地再现了劳动人民危险艰辛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斗争精神。

  这首诗尽管篇幅短小,但在艺术表现上还是很有特色的。诗的前四句摹声状物极力渲染自然景物的险恶气氛,作为画面的背景,极好地烘托了画面主体部分的夸张描写。相反,最后两句对于渔人舟子撑篙行船艰苦万分的夸张描写,又进一步点染了江滩的险恶。画面上,这种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着重突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采用了绘画上传统的大写意的手法。诗人在刻画意境时,能够抓住景物给人感受最强烈的几点,于大处落墨,笔触简劲,而不是象工笔画法,力图笔笔不苟,枝叶筋脉,纤毫不爽。诗中“撑折万张篙”一句,似乎是细节刻画,但也是仅此一笔,而且是经过了大胆的夸张。所以全诗侧重表现的并不在于细微的真实,而是在于捕捉事物的神韵,予以强烈的表现。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 李白的诗(963篇)

猜你喜欢

奉家兄里门来书二首 其一

清代金应澍

字字披肝意倍亲,开缄尚喜墨痕新。深规后辈谋偏远,勉绍先型志好伸。

千古功名犹易得,一家孝友最难真。渭阳忽忆平津馆,宅相还欣有替人。

送陈仲慈叔慈兄弟应选入都

欧必元

君不见南海翡翠光五彩,出疆增价踰千倍。又不见合浦双明珠,入都声价重璠玙。

此物有神终自合,时来何但守方隅。伟哉陈氏之二子,腾骧奋辔东南起。

惜春长句

宋代葛绍体

去年花开春日和,行嗅香蕊攀柔柯。

今年花开烟雨愁,坐见落英填污沟。

和蔡君谟阁前紫柏

唐代胡宿

秀植登中禁,灵根记大方。纤枝乘十雨,劲节誓千霜。

云干仍稠直,烟华稍郁苍。绿阴疏未合,翠鬣俨相望。

折梅

宋代赵时韶

行到颓墙与断桥,试和明月拗枝头。

江南多少闲儿女,带着梅花便带愁。

江上晚兴有怀金海住先生

清代吴询

落日秋江清,潮寒散空碧。江水去悠悠,此夕孤舟客。

遥遥湖上山,粼粼沙中石。余霞敛复晴,昏烟淡将夕。

大学 中学 小学 词典 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