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别
词语解释
甄别[ zhēn bié ]
⒈ 考核鉴别。
例辄更采集补阙,凡一首一首,以朱书甄别,为时后百一方。——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
甄别真伪。
英discriminate;
⒉ 审查区分。
例甄别行状。
英screen;
引证解释
⒈ 鉴别,区别。
引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执太璞於至醇之中,遗末务於流俗之外,世人犹尠能甄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古人製作,各有奇处,观者自当甄别。”
⒉ 谓审核官吏的行状资历而分别去留。
引《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騭 於是条于时事业在 荆州 界者, 诸葛瑾、陆逊 …… 石干 十一人,甄别行状。”
《新唐书·于休烈传》:“代宗 嗣位,甄别名品, 元载 称其清谅。”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甄别之道,贪与廉而已。”
叶圣陶 《城中·前途》:“要办好这里的警政,非把他们严加甄别不可。”
⒊ 泛指选择淘汰。
引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下》:“凡武学分其目为两科……每科必分数班,岁加甄别,以为升降。”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附属小学收费比普通小学贵些,这无异是一种甄别,结果是衣衫过分褴褛冠履甚至不周全的孩子就很少了。”
国语辞典
甄别[ zhēn bié ]
⒈ 鉴别、区分。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
南朝梁·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辄更采集补阙,凡一百一首,以朱书甄别,为肘后百一方。」
近鉴别
反笼统
⒉ 审察优劣,决定去取。
引《元史·卷一七〇·张昉传》:「入为中书省左右司郎中,甄别能否,公其黜陟,人无怨言。」
《文明小史·第六〇回》:「索性拼著精神细细的甄别,其中或有奇材异能,亦未可知。」
最近近义词查询:
一心一意的近义词(yī xīn yī yì)
钓鱼的近义词(diào yú)
调查的近义词(diào chá)
消耗的近义词(xiāo hào)
同情的近义词(tóng qíng)
判定的近义词(pàn dìng)
从命的近义词(cóng mìng)
大路的近义词(dà lù)
风气的近义词(fēng qì)
今朝的近义词(jīn zhāo)
平整的近义词(píng zhěng)
掩藏的近义词(yǎn cáng)
厉害的近义词(lì hài)
锻造的近义词(duàn zào)
倘若的近义词(tǎng ruò)
路费的近义词(lù fèi)
遗漏的近义词(yí lòu)
努力的近义词(nǔ lì)
通信的近义词(tōng xìn)
山水的近义词(shān shuǐ)
刷新的近义词(shuā xīn)
可靠的近义词(kě kào)
木樨的近义词(mù xī)
消瘦的近义词(xiāo shòu)
痕迹的近义词(hén jì)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