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笔
词语解释
曲笔[ qū bǐ ]
⒈ 古指史官因顾忌而不据实记载。
例南史不曲笔以求存。——《后汉书·臧洪书》
英a distortion of the facts(by an official historian);
⒉ 写文章时为了生动而不直接描写。
英deliberate digression in writing;
引证解释
⒈ 史官由于某种原因,不据事直书,有意掩盖事情真相,谓之曲笔。
引《后汉书·臧洪传》:“昔 晏婴 不降志於白刃, 南史 不曲笔以求存,故身传图象,名垂后世。”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将作者曲笔阿时,独成 光武 之美;諛言媚主,用雪 伯升 之怨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启祯野乘》:“《鮚埼亭集外编》记 方翼明 事云,秽诬不堪,为 王燮 曲笔增饰。”
柳亚子 《论诗六绝句》之一:“少闻曲笔《湘军志》,老负虚名 太史公。”
⒉ 指徇情枉法定案。 《魏书·游肇传》:“肇 之为廷尉也, 世宗 尝私敕 肇,有所降恕。
引肇 执而不从,曰:‘陛下自能恕之,岂足令臣曲笔也!’其执意如此。”
⒊ 指写作中委婉表达的手法。
引鲁迅 《<呐喊>自序》:“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
巴金 《<巴金选集>后记》:“我为了向图书杂志审查老爷们表示让步,常常在作品里用曲笔转弯抹角地说话,免得作品无法跟读者见面,或者连累发表我文章的刊物。”
国语辞典
曲笔[ qū bǐ ]
⒈ 因阿谀或有所畏惧而不能据事实直书。
引《后汉书·卷五十八·臧洪传》:「南史不曲笔以求存,故身传图象,名垂后世。」
反直笔 直书
⒉ 故意曲解法律条文而下判决。
引《北史·卷三十四·游雅传》:「宣武尝敕肇有所降恕,执而不从,曰:『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
※ "曲笔"的意思解释、曲笔是什么意思由名校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最近反义词查询:
阴暗的反义词(yīn àn)
消沉的反义词(xiāo chén)
开会的反义词(kāi huì)
轻松的反义词(qīng sōng)
骚动的反义词(sāo dòng)
伸手的反义词(shēn shǒu)
明明的反义词(míng míng)
好听的反义词(hǎo tīng)
未曾的反义词(wèi céng)
平整的反义词(píng zhěng)
斤斤计较的反义词(jīn jīn jì jiào)
恶人的反义词(è rén)
共同的反义词(gòng tóng)
寻常的反义词(xún cháng)
合唱的反义词(hé chàng)
有利的反义词(yǒu lì)
庶民的反义词(shù mín)
干饭的反义词(gān fàn)
口头的反义词(kǒu tóu)
天堂的反义词(tiān táng)
潜藏的反义词(qián cáng)
努力的反义词(nǔ lì)
厉行节约的反义词(lì xíng jié yuē)
能够的反义词(néng gòu)
适量的反义词(shì liàng)
更多词语反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