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ǔn

准则


拼音zhǔn zé
注音ㄓㄨㄣˇ ㄗㄜˊ

繁体準則
词性名词


准则

词语解释

准则[ zhǔn zé ]

⒈  行为或道德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

行为准则。

norm; standard; criterion;

引证解释

⒈  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

唐 梁宝 《与赵神德互嘲》句:“赵神德,天上既无云,闪电何以无準则。”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故尝妄欲抄取经史诸书所载韵语,下及《文选》、 汉 魏 古诗,以尽乎 郭景纯、陶渊明 之所作,自为一编,而附千三百篇《楚辞》之后,以为诗之根本準则。”
陈毅 《六国之行》诗:“準则昭天下,精神重 万隆。”

⒉  以为标准或原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明帝 问 谢鯤 :‘君自谓何如 庾亮 ?’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準则,臣不如 亮。’”
明 方孝孺 《郊祀颂》:“準则 尧 禹,绍述 商 周。”

⒊  犹标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台湾府属渡口考》:“自 鸡笼山,葱翠层迭,而 南山 南北峙,泛海者以 鸡笼 为準则也。”
1. 标准;原则。 《南齐书·张绪传》:“晋氏 衰政,不可以为准则。”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梁宝赵神德》:“宝 面甚黑,厅上凭案以待。须臾 神德 入,两眼俱赤。至阶前, 宝 即云:‘天上既无云,闪电何以无准则?’答云:‘入门来,案后唯见一挺墨。’”

⒋  以之为准则。

《隶释·汉桐柏淮源庙碑》:“仲尼 慎祭,常若神在,君准则大圣,亲之 桐柏 奉见庙祠。”

国语辞典

准则[ zhǔn zé ]

⒈  法式、标准。也作「准式」、「准式」。

《晋书·卷四九·谢鲲传》:「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

法则

分字解释


※ "准则"的意思解释、准则是什么意思由名校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司法公正既要求审判过程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也要求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的精神,更要求参与审判的法官要以正直无私的态度,以尊重事实和遵守法律为准则,努力实现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

2.我在日常生活中严守着一个美好的准则:“贵在自知之明”,我是以此来鞭策自己的。安格尔

3.我在日常生活中严守着一个美好的准则:“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是素以此来鞭策自己的。安格尔

4.,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每个人都以次为基本的道德准则,重新建立起一个充满诚信的、互帮互助的社会大家庭,让中华这条巨龙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5.做人的四个准则:生活中不刻意伪装,爱情里不过度依赖,倾听时不着急辩解,说话时不有意冒犯。

6.当一场新的艺术运动形成某种时尚时,理应弄清其倡导者的目标所在,因为无论他们的准则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牵强附会、不可思议,将来都有可能被视为正常的。

7.每天务必要做一点你所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一条宝贵的准则,他可以使你养成认真尽责的习惯。

8.世界保健日,以健康为中心,以快乐为基本,坚持抛弃烦恼,摒弃郁闷为准则,愿早日到达幸福大本营,祝你幸福安康!

9.童叟无欺是我们经商的一条基本准则。

10.啥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底子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维文明条件归纳效果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践比照联系,承认革命胜利成果和实际的民主政治,规则国家的底子任务和底子准则,即社会准则、国家准则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安排以及公民的根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大学 中学 小学 词典 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