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bǎi

三百


拼音sān bǎi
注音ㄙㄢ ㄅㄞˇ

三百

词语解释

三百[ sān bǎi ]

⒈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引证解释

⒈  参见“三百篇”。参见“三百篇”。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
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分字解释


※ "三百"的意思解释、三百是什么意思由名校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把臭哄哄的楚平王从坟墓里拖出来,郑重其事地暴打三百鞭。

2., 主要是人家兵强马壮,咱们才一百六十人,外加私商的一百人,总共不到三百人。

3.一百零三、鹊山山系,绵绵不绝的山脉纵横交错,龙盘凤舞,自亘古以来便如一头沉睡着的盘龙一般静静地横卧在那儿,蜿蜒长达两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4.清末,学者孙诒让精研经学和甲骨文,被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甲骨文研究的开山鼻祖。

5.以此,朱子发思古幽情之时,倘披读三百年前小杜之诗,难免同声共慨,由私意赏爱而心慕手追,竟至杜撰演成朱批,所谓“隐括”是已。

6.眼前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蒙古是世界上最地广人稀的国家,陆地面积比阿拉斯加还大,但人口却只有不到三百万。

7.这座小岛拢共不过才三百多平方米,黑蛇把伍伏带到这小岛的正中央的乱石堆中,后者不由得更加费解。

8.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一样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成绩。

9.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诗三百三首》比喻男子汉的志气要坚定正直,心怀坦荡无私,这样就懂得人生的真谛了。寒山

10.卓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大学 中学 小学 词典 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