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自知


拼音zì zhī
注音ㄗˋ ㄓ

自知

词语解释

自知[ zì zhī ]

⒈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know oneself;

引证解释

⒈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汉书·贡禹传》:“然非自知奢僭也,犹 鲁昭公 曰:‘吾何僭矣。’”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孤於 公瑾,义犹二君,乐 胤 成就,岂有已哉?迫 胤 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明 宗臣 《报刘一丈书》:“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讽刺》:“人也并不全不自知其丑,然而他不愿意改正,只希望随时消掉,不留痕迹,剩下的单是美点。”

⒉  自然知晓。

《汉书·董仲舒传》:“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 达巷 党人不学而自知也。”
汉 王充 《论衡·实知》:“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国语辞典

自知[ zì zhī ]

⒈  自身知晓、明白。

《三国演义·第九回》:「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
《老残游记·第二回》:「话说老残在渔船上被众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万无生理,只好闭著眼睛,听他怎样。」

分字解释


※ "自知"的意思解释、自知是什么意思由名校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啊,谁能老是依靠着命运呢?一个人跟着忙碌的世途追逐,常常在不警觉之间就被摧毁了。人总有自知之明才是道理。小心谨慎,莫让幸运来谄媚你,她是最善于趁你漫不经意的时候向你袭击的。乔叟

2.我还有些自知之明,我知道拉尔夫是不需要我的安慰的,我们没有共同的语言。

3.有自知之明的人,犯了错误也不可怕,他会从中吸取教训。

4., 玉笛生见责,自知失言,神色顿时黯然,向半空抱拳道:后生晚辈,无意辱没神僧英灵,还望见心明性,一叶知秋。

5.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6.有自知之明的杜鹃,是会突出半个身子在大钟外面的。

7.一般来说,年轻时常常自命不凡,进入中年以后,比较老练了,也就会有自知之明了。

8.从来也没有一个人能真正透彻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只不过从各不相同的方式和不可知的命运较量而已,或逆来顺受,或奋起拼搏,拼搏的动力不仅来自“自知”,而且来自幻想——美好的幻想往往既是辉煌的人生的起点也是终极目标。人生需要幻想,幻想使人生变得美好是有限的生命变的被无限!霍达

9.如果你认为自己有错,就该勇敢面对,虚心坦白,争取早日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如果你自知没错,那就一直坚持。

10.它通过限制具有吸引力的高职位的数量来诱惑每一名员工,甚至是最有自知之明的员工也会为之动心,想方设法地得到提升。


大学 中学 小学 词典 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