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赴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文人早死的婉词。
出处唐·李商隐《李贺小传》:“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例子忽听见里面一片哭声沸腾起来,却把个文园病渴的司马相如,竟做了』的李长吉了。(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
基础信息
拼音yù lóu fù zhào
注音ㄩˋ ㄌㄡˊ ㄈㄨˋ ㄓㄠˋ
繁体玉樓赴召
感情玉楼赴召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死。
近义词地下修文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豆萁燃豆(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意思解释)
- 干干脆脆(意思解释)
- 锲而不舍(意思解释)
- 金光闪闪(意思解释)
- 鬼烂神焦(意思解释)
- 喟然长叹(意思解释)
- 动荡不定(意思解释)
- 目不转睛(意思解释)
- 今来古往(意思解释)
- 识字知书(意思解释)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解释)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释)
- 不治之症(意思解释)
- 恐后争先(意思解释)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释)
- 度德量力(意思解释)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释)
- 忙不择价(意思解释)
- 短寿促命(意思解释)
- 顾景惭形(意思解释)
- 轻重缓急(意思解释)
- 足不出门(意思解释)
- 似曾相识(意思解释)
- 暴露无遗(意思解释)
- 繁荣富强(意思解释)
- 穷愁潦倒(意思解释)
- 无计可施(意思解释)
※ 玉楼赴召的意思解释、玉楼赴召是什么意思由名校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书通二酉 |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
杯蛇幻影 | 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
浪费笔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穷家富路 |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
臭名远扬 |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
视微知着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鼻青脸肿 |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
扬威耀武 | 见“扬威曜武”。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不能自拔 |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
歌舞升平 |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
平心而论 |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
目无全牛 |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
散带衡门 |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屡试不爽 | 屡次试验都不错。 |
踵武前贤 |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足不出门 | 同“足不出户”。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
老牛舐犊 |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 |
无计可施 |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
争分夺秒 |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
灭绝人性 | 灭绝: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 |
毛骨悚然 | 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
事以密成 | 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
替死鬼 | 指代人受难或承担罪责的人。 |
傲睨得志 |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