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文不受的成语故事

拼音fēn wén bù shòu
基本解释分:指银子计量的最小单位;文:指制钱的最小单位。一个钱也不接受。比喻不计报酬。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3回:“供了素斋,又具白银一两为谢。三藏分文不受。”
暂未找到成语分文不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分文不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屈指可数 |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
假公济私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
诛求无度 | 《旧唐书·于頔传》:“擅兴全师,僭为正乐,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 |
陈言务去 |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
百战百胜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
扭直作曲 | |
分门别类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志录集》:“《夷坚卷》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益病其烦芜芟之,分门别类,非全帙也。” |
错落有致 | 《晋书 卫恒》:“纤波浓点,错落其间。” |
共为唇齿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宋 苏轼《东坡续集 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