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炎附势的成语故事

拼音qū yán fù shì
基本解释趋:趋向;迎合。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宋 陈善《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
趋炎附势的典故
宋真宗时,有个当官的叫李垂。他为人正直,对官场中拍马屁的行为深恶痛绝。也因为指责宰相丁谓而被贬。知道宋仁宗即位时,将丁谓贬职,李垂又被召回京城。人们劝他去拜见宰相,他却说:“我见有些大臣处事不公,常常当面指责,现在怎么能去奔赴权门,应和那些有权势的人呢?”结果呢?他不久又被贬。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趋炎附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说东道西 |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 |
| 莫衷一是 | 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
| 艺高人胆大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
| 自我批评 |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还要有批评的精神。” |
| 无法无天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 兵荒马乱 |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
| 东扶西倒 | 宋 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醿。” |
| 之死靡二 | 《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