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极泰来的成语故事


否极泰来

拼音pǐ jí tài lái

基本解释否:坏;泰:好;顺利。坏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暂未找到成语否极泰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否极泰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名士风流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日甚一日 《新唐书 独孤及传》:“陛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使大议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囊萤映雪 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同病相怜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齐头并进 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光前耀后 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
形神不全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白日见鬼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不得而知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大学 中学 小学 词典 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