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荛之言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出处《诗经 大雅 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例子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宋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基础信息
拼音chú ráo zhī yán
注音ㄔㄨˊ ㄖㄠˊ ㄓ 一ㄢˊ
繁体芻蕘之言
感情刍荛之言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近义词刍荛之见
反义词远见卓识
英语shallow remark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盈科后进(意思解释)
- 春风化雨(意思解释)
- 挺身而出(意思解释)
- 前因后果(意思解释)
- 一拥而上(意思解释)
- 视微知着(意思解释)
- 举贤任能(意思解释)
- 源源不断(意思解释)
- 夫唱妇随(意思解释)
- 慷慨悲歌(意思解释)
- 气象万千(意思解释)
- 十恶不赦(意思解释)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释)
- 唇枪舌剑(意思解释)
- 念兹在兹(意思解释)
- 地丑德齐(意思解释)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意思解释)
- 乐以忘忧(意思解释)
- 丰功伟绩(意思解释)
- 雅俗共赏(意思解释)
- 人尽其才(意思解释)
- 空手套白狼(意思解释)
- 面授机宜(意思解释)
- 精兵强将(意思解释)
- 天下为一(意思解释)
- 绝路逢生(意思解释)
- 善自为谋(意思解释)
- 十八层地狱(意思解释)
※ 刍荛之言的意思解释、刍荛之言是什么意思由名校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浑然一体 | 浑然:完整不可分。融合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
芒刺在背 |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
使心用腹 | 用心思,使坏心眼。 |
辙鲋之急 | 辙鲋:陷在干涸车辙中的鲫鱼。比喻因厄迫身。 |
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 指为官声名很坏,任凭人们笑骂,还是泰然自若当自己的官。 |
过五关,斩六将 |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
心里有鬼 |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
臭名远扬 |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
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一文不名 |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
东扶西倒 |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
水中捞月 |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
不能自拔 |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
文山会海 |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错落有致 |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家破人亡 |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
升官发财 |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笑貌声音 |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
飞蛾扑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刮目相看 |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
满面春风 |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